2025年06月20日14时10分,急促的警报声撕裂了值班室的宁静。调度员急促的通报让空气瞬间凝固:“一位老年男性骑电动车失控冲入农田围栏,颈部遭粗壮树枝贯穿,口吐鲜血,意识模糊,情况万分危急!”
没有丝毫犹豫,我抓起急救包跃上救护车。警笛长鸣,车轮飞转,一场与死神竞速的生命争夺战,在烈日炙烤的乡间小道上骤然打响。时间从未如此具象化地等同于生命。
奔赴现场:果敢坚毅的现场指导
我迅速回拨现场电话。得知伤者颈部被一根直径约3厘米、长度约60厘米的木棍贯穿(初步判断由右向左),意识状态持续恶化,且因醉酒状态躁动不安,无意识地试图触碰异物——这无异于在引爆颈部的“不定时炸弹”!我立即通过电话,强压慌乱,清晰指导现场热心群众:“保持患者原位!绝对避免搬动!务必稳住异物,防止任何晃动!”每一句指令,都是与死神角力的砝码。救护车引擎的轰鸣,是我们无声的冲锋号。
现场救治:惊心动魄的精准处置
14时18分,抵达现场。触目惊心的景象:老人侧卧于树丛,那根夺命的木棍狰狞地横贯颈部,创口渗血,呼吸急促。地面温度超过40℃,患者躁动加剧,每一次无意识的扭动都可能撕裂脆弱的血管或神经。“固定就是生命线!”我迅速下达指令。团队瞬间进入战斗状态:一人温和而坚定地安抚患者情绪,控制其双手;另一人则屏息凝神,用专业手法极其谨慎地稳固木棍两端,最大限度地减少移位风险。同时,紧急呼叫增援——这不是医疗团队能独立完成的任务。
第二支急救团队、交警、消防的力量迅速汇聚共筑生命防线。顷刻间,交警撑起的遮阳伞为患者带来一丝阴凉,并有效维持了救援秩序;消防队员携带专业破拆工具,在医护人员的精准指引下,对暴露在外的木棍两端进行安全截断。多部门协同作战,环环相扣,精准高效。没有冗余的言语,只有默契的配合。当木棍被成功截短,患者被平稳转移至救护车担架的那一刻,现场所有人紧绷的神经才得到一丝喘息。
生死转运:蓝色警报下的生命守护
转运途中,真正的考验开始。我们迅速为患者戴上颈托,用大量无菌纱布和绷带以“夹板固定”的理念,将残留木棍的两端与颈部、躯干进行“一体化”的包扎固定,我的双手牢牢的锁住头、颈、肩,严防转运颠簸带来的灾难性二次损伤。监护仪的滴答声是唯一的时间刻度。这半小时的车程,漫长如世纪。
绿色通道:无缝衔接的生命接力
第一医院急诊团队早已严阵以待。影像学检查、术前准备一气呵成,手术团队接力上场。当得知数小时后,那根深陷颈部的致命木棍被成功取出,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的消息传来,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与释然涌遍全身——我们赢了! 赢下了这场与时间的赛跑,赢下了这场与死神抢夺生命的硬仗。
生命礼赞:体系的力量与人性的光辉
回望这场惊心动魄的58分钟生命接力,处处闪耀着生命至上的光辉
第一响应者的勇气
热心路人的及时报警和贴心看护,为后续救援赢得了时机。
专业急救的基石
现场精准评估、果断决策(固定优先)、有效生命支持(情绪安抚、防二次伤害),是稳定伤情的关键。
团队协作的伟力
交警的秩序保障与环境控制,消防的专业破拆,缺一不可。这绝非简单的帮忙,而是现代急救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。
院内的终极保障
绿色通道、专业手术团队,是生命接力赛的最后一棒,也是关键性的一棒。
家属的理解与信任
在极度恐慌中给予的配合,是支撑我们全力以赴的动力。